Wow! 水田工作坊真棒,走出來學習就對了

文:屏東縣內埔地區農會 義務指導員 邱秀花

拜疫情所賜,水田生態推廣人員工作坊四天課程改為線上課程,節省我屏東與台北奔波交通時間,在家就可擁有高品質與高規格的教育訓練,吸收專家們提供的水田相關國際知識,真好。

  透過台北市瑠公農業產銷基金會 - 楊旭宸執行長的講解,喜歡實務的臺灣灌溉脈絡資訊,吸收了國際發展趨勢,美國、日本與臺灣提升灌溉效能的做法,我相信別的課程不易學到,只有在四健水田工作坊專業講師授課下,才能得到如此專業資訊。

  家裡種水稻十多年,第一次參加水田工作坊,生平第一次看到鏡頭下的水田相片「一串比人高的蟾蜍卵項鍊」,這也提醒我該慢下來,欣賞自家水田生態,試試留住自家稻田與屏東太武山田之美。

  在水循環與水田課程中,第一次聽到的專有名詞SRI - 水稻強化栽培系統,高產量試驗,水稻收割在臺灣可以二十四掛,在我家的水稻收割才十三掛,我家的二倍產量耶!來好好研究,問問先生可否來試試?

  道將圳文化學會 - 楊清樑理事長的授課內容豐富,印象深刻講師推薦別出心裁的「魚寮的幻想」,嘉義魚寮遺址音樂會一年一次,期盼不受疫情影響今年能順利舉辦,我與數位夥伴們很有興趣想報名參加。

  在水田群英會中,感覺自己受益最多的是成果簡報發表時,得到唯嘉組長講評,不是DIY就是食農教育,原來可以試試將STEAM目標結合活動,完成有品質的米漢堡食農教育活動。

  感謝農業機關長官,優秀講師們與辛苦工作人員們,開心與來自全臺灣的認真上課的夥伴們一齊學習,新冠疫情下,學習不中斷,訓練繼續辦,四健會真棒!